2017-01-05
2017-01-04
2017-01-04
2024-08-06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洁 徐伟伦 张雪泓
2月17日,中宣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分会场,冬奥会金牌获得者徐梦桃作为运动员代表在发言时说:“中国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运动员,强大的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最坚强的后盾。”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写照,在体育强国的路上如此,在奉法强国的路上同样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政法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一项又一项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改革创新,深化执法司法为民实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履职担当筑牢社会安全感
“平安冬奥”的背后,凝结着广大首都公安民警沉甸甸的奉献。“没有满分,就是零分”是所有参战民警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广大首都公安民警日常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近年来,首都公安机关努力提升维护公共安全能力和水平,自觉把公安工作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安全感屡创新高。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430个基层所队案管组启动标准化运行,行政案件单轨制网上办案全面推行……过去几年,首都公安机关不断发力,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围绕社区平安,北京市公安局不断加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以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为牵动,深化群防群治品牌建设,不断凝聚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整体合力。
近年来,首都公安机关紧盯黑拐枪、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云剑”“昆仑”“净网”等系列平安行动,高标准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2021年破获的刑事案件数创5年来新高,命案、抢劫、抢夺案件保持100%侦破,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改革创新增强法治获得感
北京市检察机关突出检察办案实质性审查要求,以“如我在诉”心体察民心,加强电信诈骗、物流寄递、电动车充电、农民工讨薪、处方药品违规销售等民生检察,办结信访积案1291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574件,司法救助67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近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在保护人民群众实体权利和提升司法质效上下足了功夫。
便捷,是近年来当事人在北京参与诉讼的另一大感受。春节假期,北京法院系统的线上服务始终忙碌,当事人共提交网上立案申请818件。回顾2021年,北京法院系统网上立案率达71.2%,在线庭审率达67.4%,持续居全国法院首位。
“法律十进”,是北京市近年来开展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的“迎接冬奥·法治同行”线上主题法治宣教、法治彩灯庆冬奥等系列活动,将冬奥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送法”的同时,北京不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已建立起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共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并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服务资源整合,让全链条公共法律服务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2021年,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门营业”,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一年,北京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智能平台提供服务总量达106.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3.05%,群众对平台服务的满意度达98.85%。
法治护航提升群众幸福感
“能在年前拿到执行款,这是最幸福的事。”李先生说,自己没想到兑现判决权益的速度会这么快。在这背后,是北京法院系统用“科技赋能+建章立制”不断提升财产查控处置质效。现如今,执行法官要对财产线索做到“件件有回应”,执行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都有了明确的处理时限,让“快”成为司法为民新常态。
相较于执行工作给当事人带来的喜悦,环境改善则让所有人都倍感幸福。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这些,离不开北京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修法工作,也离不开首都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的使命担当。
2021年年底,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抬着400公斤的鱼上了密云水库大坝,他们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公益诉讼护航保水护水”增殖放流活动,千余尾鱼苗被投放到水库中。据了解,这次活动源于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时,发现被告人存在违法电捕鱼的行为,随后向有关部门制发了《关于支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函》,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助推“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2021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立案1993件,同比上升536.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新的征程上,首都政法系统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执法司法供给,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